经常有父母在问这样一个问题:

 

“同一个班级,同一个老师,为何孩子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?”

 

其实,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不一样,主要的因素在于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同。

 

孩子是父母的影子,孩子是父母的翻版。

 

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;

 

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。

 

图片

 

当今最该教育的不是孩子,而是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。

 

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,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,才能终生受益。

 

十年后,决定孩子是否优秀的从来不是成绩或智商,而是这三个方面,家长别会意错了。

 

图片

创设良好家庭环境,

让孩子养成自律

 

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:

 

“一个人的性格特点、人生三观、精神品格、思维方式、生活习惯,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。

 

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,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。”

 

这也是蒙台梭利博士所强调的孩子具有吸收性心智。

 

孩子会把他所看见的、听到的,全部吸收并内化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。

 

蒙台梭利博士将吸收性心智做了一个比喻:海绵吸水

 

孩子如同海绵汲水般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,并以此建立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,因此形成了自己的个性。

 

图片

 

孩子的“吸收性心智”就像摄像机一样,把看到的、听到的都摄进自己的大脑。

 

而这就给了父母一个很重要的提示,即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、更利于他成长的家庭环境。

 

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6岁以下的孩子,有时候会对做某一件事特别执拗。

 

一定要按照他认为的程序一步一步来,如果你打乱了次序,他就会很生气。

 

蒙台梭利博士认为,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,"对秩序的要求"是极为特别的一种敏感力。

 

这个时期,家长若能进行正向的引导,巩固孩子的秩序性,就能养成自律的好习惯。

 

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家庭环境呢?

 

蒙台梭利博士对“有准备的环境”提出了几点标准和要求:

 

- 必须是有规律、有秩序的环境。

- 教具美观、实用、对孩子有吸引力。

- 能为孩子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。

- 让孩子独立自由地活动。

 

图片

 

比如,家中的物品应该摆放整齐、有条理,以便利于孩子的拿取为基准。

 

最好为孩子创设一个专门的活动区,把孩子的书、玩具摆放在固定的位置,从小让他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。

 

在家庭中尽量提供给孩子使用真实的物品,比如碗筷、饭勺、杯子等。

 

哪怕孩子会不小心打破,也没关系,只要孩子没伤着,就应当为孩子提供真实的物品。

 

教育的成功与否,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

 

 

图片

给予真正自由,

赋予孩子独立的灵魂

 

我们常常讲要尊重孩子,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。

 

那么怎么样才是尊重孩子?给予孩子自由就是散养,不管不顾吗?

 

尊重孩子,首先要从我们的意识层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,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更不是一张空白的画纸。

 

孩子有自己的思想,有自己的成长节奏,孩子借由父母来到这个世上。

 

作为父母,只有将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个平台上,以一颗孩子的心来看待孩子的问题,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孩子、懂得孩子。

 

图片

 

什么是自由?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,才是真正的自由!

 

当孩子还没有发展起控制能力的时候,“让儿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”是与自由观念相违背的。

 

给孩子自由,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,而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自由。

 

怎么管教?有一个简单的准则,即三不原则:不伤害自己、不打扰他人、不破坏环境

 

只要孩子不违背这三点原则,就应给予孩子自由。

 

请帮助我独立完成”,这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内在要求。

 

所以,作为父母,一定要舍得放手,让孩子学会独立。

 

我们养孩子的最终目的,就是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能力离开我们。

 

图片

 

怎么让孩子更加独立呢?

 

1、鼓励孩子独立进行探索。

 

每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探险家,他们热衷于探索周边的世界。

 

而孩子能否独立的关键,来自父母的鼓励,这是他们最大的底气。

 

有了父母积极的鼓励,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。

 

2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。

 

远见的父母,早早就开始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了。你为孩子做的太多,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。


蒙台梭利博士说,“永远别去帮一个孩子,做他自己觉得能搞定的事情。”


也许你觉得孩子太小了,自己做不了什么事情,但是你要明白,孩子喜欢模仿成人,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。

 

当孩子具备一定能力之后,他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要自己完成,比如穿衣、吃饭、洗漱、作息等。

 

图片

 

图片

鼓励大胆尝试,

坚持爱与规矩并行

 

蒙台梭利博士有一句经典的名言:我听了,就忘记了;我看了,就记住了;我做了,就理解了。

 

我们越是鼓励孩子,让孩子大胆去尝试、去试错,孩子才能表现得更优秀。

 

爱孩子可以无条件,但不能没有原则。

 

我们身边之所以有“熊孩子”,跟父母的家教有很大关系。


许多时候不是现在的孩子太“熊”,而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拎不清,什么不该惯,什么不该管。

 

管教孩子真的是一门艺术,多一分,少一分,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。

 

真的爱孩子,父母就应当做到坚持爱与规矩并行。

 

图片

 

孩子3岁时没规没矩,父母不忍心管,他7岁就习以为常,动不动就对长辈大呼小叫;

 

11岁时,你再去管,他就会顶撞你;

 

再到15岁,你唠叨几句,他就不耐烦,你骂几句,他就敢动手……

 

小时候立不起规矩,长大以后更立不起来。父母的爱可以无条件,但一定要有原则和底线。

 

风靡世界的儿童动画片《小猪佩奇》,猪妈妈的表现绝对值得大多数妈妈学习。

 

她从来不生气,永远和颜悦色,不慌不忙,就算不高兴也只是一小会儿,甚至从来不大声讲话。

 

 

她告诉佩奇跳泥坑的时候,穿上靴子就能尽情地跳。

 

在游乐场玩的时候,排队就能尽情地玩。

 

猪妈妈既给佩奇和乔治制定了规则,又让孩子充分享受了自由。

 

孩子只有心中存有规则感,长大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。

 

图片

 

对于0~6岁的孩子,应建立哪些规则呢?

 

为孩子设立六条基本规则:

 

1.粗野、粗俗的行为不能有。

2.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,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。

3.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。

4.玩具和所有公共用品,谁先拿到谁先使用,后来者必须等待。

5.不可以打扰别人。

6.做错事要道歉,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。

 

孩子心中有界限,做事就会明白他的做事界限,也才能最自己的情绪、行为和态度负责。

 

我们常说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其实也是一所学校,它通过家庭环境氛围以及父母的言行,来影响孩子。

 

图片

 

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,而且是主导的教育。

 

给孩子带来的深入骨髓的影响,是任何学校教育所无法代替的。

 

教育孩子,也是在让父母成长。

 

愿天下所有的父母,都能在陪伴孩子长大的同时,自己也在不断成长。

点赞(0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