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路上,父母需要做到“收放自如”,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,该抓紧的时候要抓紧。父母要给孩子一个既有规矩又相对宽松的环境,才能让他的潜能最大化发挥,才能养成自觉的好习惯。如果家长能做到以下“三个放手”和“两个抓紧”,孩子一定会自觉主动。

 

1、放手让孩子独立

       倘若你足够细心,就会发现,孩子自2岁开始,乃至1.5岁左右就喜欢说“我自己来”,孩子是在向成人表明,“我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”。学会放手,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教育智慧。

       替代孩子做事情,不仅剥夺了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,也让他失去了面对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说白了,其实就是父母没有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。

       孩子2岁之后,家长就要逐渐减少对孩子的照顾,做一个“60分妈妈”而不是继续做一个凡事替代孩子做的“完美妈妈”。这个时候,父母就要学会适当放手,把空间留给孩子去探索。

2、放手让孩子试错

       孩子的每一次犯错,都是成长的机会。每次孩子犯错,作为家长,一定会逮住机会马上批评教育,真正将教育随时随地进行发挥到了极致。即便孩子犯了错,也不要苛责,重要是教孩子如何认识错误,从中汲取经验。

       比如有的孩子顽皮摔倒了,父母立马补上一句“让你小心点,你不听,你看摔疼了吧?”作为父母应该了解,孩子的成长就是从错误或失败中不断吸取经验的。

       当孩子了解如何正确地面对错误或失败时,他们才能学会坚持,从而迈向成功。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,只有放手让孩子试错,他才能练就强大的内心。

3、放手让孩子选择

       一个合格的家长,应该引导孩子,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。在生活中,孩子在遵守规则的条件下,父母要学会放手,让孩子自由地活动,做他想做的事情。一些生活上的事情,比如穿、脱衣服、用餐、扫地等,就应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去做。

      懂得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,其实是一种智慧,不要总是以“我为你好”为借口剥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。

4、抓紧培养习惯

       3-6岁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,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,是孩子一生奋斗向前的内驱力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:“什么是教育?简单一句话,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。”

       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教育孩子,一定要趁早。0-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,错过了就很难纠正,孩子越大越难管原因就在于此。所以,父母务必要在孩子定性之前给孩子立规矩,以身作则给孩子立一个好的榜样,帮助孩子养成独立、自信、自律等良好习惯。

5、抓紧培养能力

       有人说,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,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,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,回馈于你。这3种能力越早培养,将来孩子越有出息。

第一种是自律能力

       美国总统西奥多·罗斯福曾说:“有一种品质,可以使一个人从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。这个品质不是天资,不是教育,也不是智商,而是自律。”自律,是一个孩子的高级软实力,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,过得是截然不同的人生!

第二种是思考力

        爱因斯坦说,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。独立思考,是孩子终生受用的能力。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,遇到事情不会盲目跟风。

第三种是自控力

       现在的电子产品、网络游戏,以及社会上的花花绿绿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孩子,你帮孩子戒掉了这个游戏,还有无数吸引人的“东西”在等着他。除非孩子学会自己控制,否则家长不可能一辈子给孩子做好把关人。一个自控力发展的比较好的孩子能够在一堆选择中,做出合理的决定。

       自控力一般会涉及到三个组成部分:控制自己的情绪、控制自己的行为、控制自己的欲望。自控力强的孩子,未来更容易获得成功。一个人能否成功,自控力的影响远超过智力的影响。

       真正的静待花开,不是真的放任孩子,什么都不管,而是在孩子从小的时候,就养成自觉的习惯。三流的父母做保姆,二流的父母做教练,一流的父母做榜样。

      龙应台在《亲爱的安德烈》里面,写给儿子的信说:“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

     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,给你快乐。”一定要告诉孩子,在这个世界上能轻而易举、毫不费劲做到的,只有贫穷和衰老。其他的都需要努力!学习虽然很艰苦,但不要抱怨,因为那是你通往未来的路。

图片

点赞(71) 打赏

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